“火星文”由符号、繁体字、日文、韩文、冷僻字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。乍看像是乱码或打错的字,用法也不同于汉字那么规范,从字面上根本无法了解。
其实,“火星文”几年前就作为一种游戏用语在泡泡堂流行,接着又通过qq资料及聊天快速散播,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共用语言。据考证,“火星文”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。一些上网族最初为了打字方便,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,达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。
很快,一些台湾网友觉得这种文字另类醒目,便把这种输入方式发扬光大。随着《劲舞团》等低龄网游在大陆的流行,这一潮流随着网游等渠道进入大陆,一批批新生代“90后”网友开始延续这种独特的文字,并自创了适合简体中文发挥的输入方式,比如“劳工”、“男盆友”、“粉可爱”、“你素谁”。当使用人群和新生词组形成一定规模后,出现了一些热衷软件开发的网络高手制作出“火星文”专用软件,在网上流行的有“三藏非主流网名生成器”等软件。转换软件的出现使得“火星文”具备了密码功能,它成了一个群体保护隐私的方法。
在受众中,新生一代的“90后”群体成了火星文的追捧者和传播者。“90后”希望用“火星文”对“成人权威”挑战,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空间,不希望被打扰。
火星文种类繁多,而且没有统一标准,在大量的90后一族中有广泛使用,在游戏玩家中也屡屡出现火星文的角色名字。同一句由不同人解读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结果。以下列出几种常见的火星文形式。但请注意,并非文章一出现以下用法,就是火星文。火星文的成立条件是:流行于特定的范围或交际圈内,对其他非相关人可能会造成阅读与理解困难的非正规文字。以下用法可能对某些人来说是家常便饭的正常用语,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无法理解的“火星文”。
因此,火星文的判定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。
火星文可分为偏旁部首,象形,混合,分离三种。 偏旁部首:主要看偏旁 (例如:涐諟焱謃亼。。)象形:看着像什么就读什么。(例如:‰↑,翻译过来就是楼上)分离:主要是把字的偏旁部首分开(例如: 弓长 , 女子。。)混合:结合上面的方法看,有时还有修饰符号(例如:涐瑷焱謃☆℃)再者就是使用繁体字(例如:繁体芓),偶尔也会创造一些根据现有文献无法翻译的文字,这也能理解,毕竟是火星文嘛!有些文字可能曾经是火星文,但是在时间长久与使用的积累下变成一种约定成俗的通用文字,如btw(by the way)、cu(see you)等;有些则是地方语言的直接汉字化,如毛(么),偶(我)等;还有一些则为其他语言的音译或者文字,如嘉年华(carnival)私、仆(日语的“我”)。以上的类型通常不会被称为火星文。